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福建晋安区:人工湿地“洗白”农村生活污水

  农村建制镇数量多、分布广,随着小洋楼和抽水马桶逐渐普及,生活污水越来越多,随意排放现象也日渐严重,但污水处理厂却鞭长莫及——

  人工湿地“洗白”农村生活污水

晋安区寿山乡岭头村人工湿地

  岭头村:

  人工湿地的实践

  走进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岭头村,只见这里蓝天碧水,处处鸟语花香。

  岭头村位于福州二水源保护区内,生态保护是岭头村重中之重。在山脚下一片荒地中间,一个“花园”引人注目,这里水波荡漾,美人蕉、纸莎草和黄菖蒲等植物茁壮成长。

  “这是用来处理生活生产污水的人工湿地。”寿山乡环境保护所所长林恒昌说,这片湿地可处理岭头村3500村民产生的生活生产污水。乌黑的水进去,白花花的水流出来,完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。

  人工湿地工作原理并不复杂,生活污水在管道导引下,经过过滤、沉淀和生物降解后,再流到美人蕉、纸莎草等植物的根系下面。在美人蕉等植物下面,铺着泥土、细砾石和粗砾石。污水中的富营养分子经过砾石层层过滤之后,最终由美人蕉等植物“吃干榨净”,生活用水由此变成了干净的河水。

  “像岭头村这样的人工湿地,特别适合用来处理污染不是很严重的居民生活污水。”晋安区环保局工作人员黄训强说,这片人工湿地占地面积9亩,去年10月投入使用,日处理生活污水400立方米,有效解决了岭头村3500人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。

  人工湿地的建设,不仅有效解决生活污水排放对水源的污染,而且为村民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。

  “建了人工湿地,村里种的菜更好卖了。”村民谢桂香说,以前垃圾到处排放,村子里显得乱糟糟的。现在,每逢周末,不少福州市民到这里休闲度假,喜欢随手带几把青菜回家。如今,种菜成了村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。

  [page title= subtitle=]

  资金和用地:

  推广两大障碍

  在许多农村,生活生产污水乱排放是一个普遍问题。岭头村的模式能否推广?

  “从技术上来说,建设类似于岭头村这样的污水处理系统并不困难。”岭头村人工湿地承建方、福建金通达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。

  据了解,目前我省处理农村生活生产污水方法多样,包括建设化粪池、污水净化沼气池、厌氧生物膜池、生态滤池、人工湿地等。这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少则千元,多则数百万元,污水处理能力各异,基本能满足我省农村生活生产污水的处理需求。

  “在农村地区建污水处理设施,最大的难题是资金和建设用地。”这位负责人感叹说。

  在岭头村,人工湿地建设成本300万元,平摊到村民身上,每个村民需承担的建设成本超过800元。

  目前,晋安区内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都处于环境保护区内,因为环保需要,这些设施全部由政府资金推动建设。“至今为止,还没遇上农民自己集资建人工湿地。”这位负责人表示。

  “解决了资金问题,征地也颇令人头疼。”林恒昌告诉记者,建设污水处理系统需要埋设管道和场地。在村民的家门口或者责任田下面铺设管道,常常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沟通。

  [page title= subtitle=]

  新农村建设:

  污水处理待破题

  采访中,不少业内人士表示,2006年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以来,我省农村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,但是农村污水治理工作还在起步阶段,随意排放现象仍十分严重,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。

  “治理农村生活污水,对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。”福建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跃东表示,目前农村地区最常见的家庭污水处理设施就是化粪池,一般情况下,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再用于农业种植,或者长距离排放被自然分解,这是可行的。但如果这些生活污水紧邻水源保护地或者无法快速自然分解,就应当引起当地部门的重视,建设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设施就十分必要。

 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伍世代教授表示,农村村镇分布广而散,根据我省实际情况,可优先考虑做好人口密度大的大中型中心村镇的农村污水处理工作。

  一些专家表示,目前我省正在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,一些村镇正在重新选址规划,国家有专门的资金支持,地方政府在新村镇前期的规划过程中,应当提前做好污水处理系统规划。

  此外,不少农村外出经商的乡贤都有回馈家乡的传统,修路助学是常规做法,其实捐资修建一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,也不失为一种造福当地百姓的选择。(记者 黄云峰 通讯员 廖国英)